107斗六舊城區整合協作平臺計畫
計畫簡介
「斗六行啟紀念館」建 於昭和 2 年(1927 年),為 當時地方仕紳吳克明發起 與地方鄉親捐款、官方共同 集資興建而成;斗六從日治 時期到光復初期,一直是雲 嘉地區重要的政經、文教中 心,但當年裕仁太子巡視台 灣行程,並未到訪斗六。而 「斗六行啟紀念館」的肇建, 乃因為地方上對公共聚會 空間(集會、學習、宴會、 表演)需求殷切,地方仕紳 與民眾乃以紀念裕仁(昭和) 天皇親臨台灣的恩澤籌建 「記念公館」且可做為向殖 民政府示好的政治工具,是 日治時期特殊的產物,就如 同台灣光復後各地方興建 「中山堂」、「中正堂」具有 相仿的意義。
行啟記念館之歷史軌 跡,可見行啟記念館興建之 初實質為公民所存在,主要 作用為公共聚會空間,故因應近年來在地文化創意產業 崛起,在地傳統文化受到各界重視,為深化以在地為基礎的概念,因而強調「公 民會館」之館名意象實踐化倡議。
總體思考與執行目標
1.串聯舊城區做文化資源整合
2.各區特色重點升級及強化斗六舊城區品牌
3.藝術、文化、觀光資源的整體行銷與推廣
以舊城區獨特的文化及在地優勢出發,連結舊城區文化、產業據點,從 「點」擴散到「面」,源於地方學、旅遊、文創、藝文推廣、人才培育計畫, 強化跨域連結,提升館舍的發展及永續經營。串聯上,計畫更透過歷史文 化、地方學主軸,延伸出四大面-聊歷史、逛市場、做培育、讀冊去。
1、永續營運管理
行啟記念公民會館定位為常民生活館,行啟館以館為家免費借用,提供 場域予市民及文化工作者租用,進而提高館舍使用率、活絡場域生命之豐富 性。園區內附屬館舍包含週邊老屋群有原舊雲林縣警察區之宿舍群,及後方 的四間單體的老屋,以舊建築空間之活化與再利用的角度來作整體的思考, 作為在地產業行銷、城市青年創作及創業基地。
2、跨域加值
行啟記念館未來透過舊城區文化、斗六西市場小學在地學、青年文創培 育基地,三大在地城市議題方向來定位此空間;以在地行動、在地思考為主 軸,結合平民藝術、文化創意、生活在地學等三個層面,進行空間場域之再 利用與經營規劃;且透過連結現有之文化據點與協作整合平台的共同參與, 透過共享旅遊資源與館舍志工培訓經驗交流提升館舍曝光率,創設市民可定 期共同參與的公共論壇平台,以行啟紀念公民會館歷史作為底蘊,透過舊城 區各夥伴的協力合作、帶動青少年社區志工體驗與學習,為斗六在地文化注 入活力,進行在地文化智慧傳承及文化教育紮根,形塑獨特與開放的文化特 色,帶動凝聚市民在地生活美學共識。各相關單位合作情況,如下簡述
公部門-文化部、營建署、環保署、農委會、衛生福利部、雲林縣政府、斗六市轄內 38 里辦處。
地方企業-凱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大同醬油、朝露魚鋪、緹諾時尚生活館、臺旺食品 工業有限公司、鈺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欣欣生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學校組織-雲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環球科技大學社區文化及產業單位-斗六市轄 內社區發展協會、太平大街發展會、雲中街生活聚落、三小市集。
以上與各單位透過平台共識會議之間合作,為斗六在地文化注入活 力,進行在地文化智慧傳承及文化教育紮根,形塑獨特與開放的文化特 色,帶動凝聚市民在地生活美學共識。
3、社區營造與創意發展:
以斗六街散步做為斗六舊城區整合名稱,參與對象:行啟記念館、中山 圖書館、雲中街生活聚落、太平大街發展協會、三小市集等單位一同合作, 辦理各各類活化歷史街區,共創新生活。提升歷史導覽之培訓課程及藝文活 動,如人才培訓課程-青年人才培訓、斗六西市場小學人才培訓、斗六舊城 區聯盟共識會議。如節慶活動-斗六燈節、斗六茂谷柑暨年貨市集、斗六文 旦節、太平大街萬聖節、斗六真好生活節。斗六市公所自 102 年度起逐年編 列預算輔導社區推動社區營造計畫。
自 100 年起成立三小市集「小土地、小人物、小滿足」我們 是在雲林斗六的友善市集,聚集良心小農、傳統產業、手創工作者等,天然手工、不噴農藥、不灑化學肥料、除草劑等,加工製品不添加化學添加物、 製作過程有善自然,「自己種的自己也喜歡吃,自己做的自己也喜歡用」,是 單純的好東西,才帶來這裡與大家分享!在台灣這塊小土地上,小人物默默 綻放光芒。在雲林斗六串起每個人的小滿足!